SERVICE
/ 奥动服务
策略定位 / logo设计 / VIS设计与执行
VIS实施与管理
企业画册 / 产品画册 / 企业年鉴纪念册
折页 / 海报 / DM单
礼品包装 / 快消品包装 / 农产品包装
新产品包装开发
企业官网设计 / 电子商务平台与推广
网店建设 / 产品摄影
品牌专卖店设计 / 餐饮娱乐空间设计
展会展览设计 / 办公文化
建筑装饰
工业制造
环境能源
涂料化工
政府组织
城市地区
房地产业
交通路桥
农业林业
观光农业
畜牧水产
公益活动
电子电器
互联网络
媒体广告
文化艺术
餐饮娱乐
酒店旅游
家具家私
医药保健
快销食品
保健食品
酒水饮料
商品零售
金融保险
投资理财
电信通讯
教育咨询
科技  IT
美容日化
时尚服饰
珠宝首饰
奥动(中国)品牌设计机构
ADONE VIEW
/ 奥动观点 / 品牌农业的“孵化器”—农博会

“农博会”究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功能?2002年,浙江省农业厅接手“农博会”后,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浙江是探索举办“农博会”最早的省份之一。从2003年接手至今,十年来,经过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行政与市场深度契合的“长盛不衰”之路。不仅人气旺盛,成交量惊人,而且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浙江“农博会”的成功,不仅解答了各地举办农业会展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而且引领着“农博会”市场化发展的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和借鉴意义。

眼下,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农博会”。每次“农博会”,举办方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如何办好“农博会”,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农博会”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如何营销?“农博会”应该如何处理展示和展销之间的关系,既达到政府的目的,更让参展企业和市民有所收益?在行政主导的前提下,如何引进市场化理念,培育“农博会”自我发展的能力?

乌鸡变凤凰的故事

走进温岭市兴合禽业专业合作社,二楼120平方米的展示室里,墙上挂满了浙江省百强专业合作社、浙江名牌农产品等金字招牌,其中2003年到2010年连续9个“农博会”金奖奖牌,特别引人瞩目。

“没有省‘农博会’,合作社的乌根牌白毛乌骨鸡、圆溜溜牌白毛乌骨鸡蛋不要说成为浙江名牌农产品,可能至今连牌子都没有,更不用说产值发展到一个亿了!”理事长陈仁夫告诉记者。

1985年,老陈壮着胆子开始养鸡,因为没有技术、没有品牌、没有市场,夫妻俩一路走来,可谓一路辛酸。1999年,老陈走上乌骨鸡选种育种的技术道路,他的白毛乌骨鸡和乌骨鸡蛋,得到权威专家的书面认定。

“那时充满信心。可是,市场认识我这个人,不认识我这么好的鸡和蛋。嗓子叫哑了,也没人要买。”老陈一脸苦笑。

怎么让市场认识鸡和蛋?老陈开始四处奔波,但是,“打造品牌”四个字让老陈的心凉了半截:为了搞技术开发,合作社已经穷得叮当响,再花这么大的代价去打造品牌,没钱不说,没这个人才,也没这个平台啊!

2003年,农业厅开始承办“农博会”。在温岭市农业局的帮助下,老陈带着1万多箱包装简陋的鸡和蛋,第一次去省城“赶集”,没想到,带去的蛋和鸡全部变成现金不说,圆溜溜乌骨鸡蛋被评为第一届“农博会”金奖。

从此,一发不可收。以前1.5元一斤还卖不动的鸡蛋,如今2元多一个,供不应求。2011年“农博会”上,80元一箱(36个标准装)的鸡蛋,现场销售一抢而空,订单签了3万多箱。

“去年合作社每天产出3万个鸡蛋,销售产值近1个亿,除了订单就是批发,虽然在省外建了三个基地,零售市场还是无货可供。”老陈告诉记者,因为“农博会”帮助解决了销售难题,他要扩大生产,搞规模养殖也就不再提心吊胆。最近,他的7层立体养殖场即将投产。而随着产量的进一步扩大,生产的标准化、品牌化将得到同步推进。

如今,圆溜溜乌骨鸡蛋已打入欧盟市场,出口法国的订单已经到手。呈现在老陈面前的,是一片光明。有人给老陈出主意,让他建立自己的销售终端,可以得到更高的附加值。老陈也决定逐步放弃“农博会”这个平台,让位给其他更需要的企业和合作社。

乌鸡变凤凰的故事,只是无数浙江农业企业品牌孵化的缩影。看到老陈这只金凤凰就要展翅飞走,许多人心里酸溜溜的。但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十分坦然:“这说明‘农博会’的孵化成功了。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越来越多的品牌从这里起步,有能力走向广阔的市场。”在浙江看来,今后,“农博会”将进一步从行政主导走向市场主导。

理念引领是关键

如果说展会的人气及销售额可以通过统计数字加以衡量,那么,理念的引领和影响则是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的过程。但是,因为“农博会”这个大平台所要承担的,除了产品销售,更重要的是孵化品牌农业的重任,因此,品牌理念的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

2004年“农博会”期间,浙江举办了“首届农产品品牌建设论坛”。当时,品牌农业的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十分陌生,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上海梅高广告高峻应邀进行了精彩的演讲。艾丰深入浅出告诉大家,什么是品牌,品牌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品牌,怎么做品牌;高峻则集中解剖了美国爱达华土豆的案例,用形象生动的例子说明一个世界级的农产品品牌是如何打造成功的。两个泰斗级的专家为大家打开了农业品牌建设的大门。许多人至今清晰地记得,当时论坛人满为患,品牌的概念第一次进入农业企业的视野。

浙江农业高度分散,企业主体建设品牌大多感到力不从心,为此,由政府主导、协会运作的区域公用品牌浮出水面。为了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2009年“农博会”期间,再次举办了专题论坛:为什么要建设区域公用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区别在哪里,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症结何在,等等一系列前瞻性的问题,通过专家学者的讲解展现在浙江企业面前。许多人就是在这个论坛上,第一次接触区域公用品牌的概念。

包装设计是品牌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好的包装设计能够极大地提升产品附加值。但是,许多农业企业对此认识不足,习惯于产品“裸奔”,也有的企业虽然认识到包装的重要性,但不知如何包装,也有的出现包装过度的问题。针对品牌建设中这些比较普遍的问题,2012年“农博会”期间,借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与农业部优农中心联合举办“首届中国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的机会,组委会组织了获奖作品展示。其中既有图片,也有实物,同时还有文字解读,告诉人们作品设计的奥妙之处。

如果说,论坛的策划和举办,每一次都在理论层面引领了品牌农业的发展,那么,论坛之后举办的专题培训班,则将理念落到了实处。这些年,省厅每年举办营销与品牌培训班,邀请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老师担任主讲,将整个农业系统带入了品牌建设的实务操作阶段。

引进定位营销概念

长期以来,农业部门的职能是指导生产,对农产品的营销可谓是门外汉。但浙江抓住人们日益高涨的、对农产品品牌的特殊需求,将“农博会”的培育与品牌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农博会’站位一定要高。只有将‘农博会’融入品牌农业的发展进程,形成两者之间互促互动的良性循环,才能提升‘农博会’,拓展‘农博会’,找到‘农博会’的价值和意义。”农业厅副厅长冯一鹤说。

当时,人们对“农博会”有种种不解,有的认为“农博会”是展示成就的,是办给政府看的;有的认为“农博会”是帮助农民卖产品的,衡量“农博会”是否成功,唯一的标准是销售额。但浙江认为,应该将展示和展销相结合,而结合点就是品牌农业“孵化器”这一明确的定位,因此可以说,浙江“农博会”一开始就具有高屋建瓴的目标。

2003年金秋十月,由农业厅承办的“农博会”一炮打响,竟然吸引了11.56万人次参加展会,现场销售额4115万元,合同订货20.52亿元。

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第二年,农业厅一鼓作气,又推出“十大最受市民喜爱的品牌农产品”“上海媒体看浙江”等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活动,完成了营造氛围、聚集人气的阶段性任务。

浙江“农博会”与众不同,不仅要向市民收取参观门票,而且对参展企业提出严格的要求。不是随便谁都可以进来参展,而必须是浙江本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必须是有名有姓、有包装的品牌产品,必须是经过认证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一旦发现有假,立即取消参展资格,还要对组织单位作出严肃处理。

正因为严格的控制,“农博会”得到了市民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尽管“农博会”的产品价格并不比外面便宜,甚至还要比外面高出许多;尽管进“农博会”还要掏钱买门票,但消费者仍然纷至沓来,大包小包犹如抢购。因为“农博会”的产品质量绝对“靠得牢”。2011年,“农博会”吸引了40.5万人次,人满为患,现场销售额达2.5亿元,达成合作意向和购销合同66.4亿元。

浙江“农博会”还有许多市场化的操作办法,如媒体上投放倒计时的商业广告等。每年,省委书记、省长等一大批领导都会分别前往参观,替“农博会”营造人气。

在日趋火爆的氛围中,浙江的“农博会”悄然转型升级,近年来更加注重展销和展示的结合,更加注重从现场销售向产销对接过渡,更加注重后续服务。

“农博会”开幕前一天,组委会首先要举办“客商专场”,让客商和农业企业之间有一个前期互动,参加客商一般在3000人到5000人之间,许多客商都是慕名从全国各地赶来;“农博会”期间,各地根据不同情况,可以申请举办专题活动,由组委会统筹安排;“农博会”结束之后,组委会还会定期举办“农商对接大会”,让双方进一步加深了解。

如今,浙江的“农博会”可谓皆大欢喜,不仅参展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市民买得称心如意,而且超市和经销商找到了采购大平台,政府更是从中找到了新的服务手段。

谈到“农博会”10年来的变化,温岭农业局副局长陈文云感慨万千:“一开始,是政府下行政命令组团参展,我们求着企业参展,往往是热面孔贴冷屁股;后来“农博会”越来越红火,企业通过各种关系要参展,我们又爱莫能助。以前是希望上面少下参展指标,现在是希望下面少报名参展。”

点击这里给我发送消息